作者:吳上豪/有勁基因

 

  人類腸道中有許多種類的微生物;近年來由於定序技術的進步,只要對糞便中的細菌進行DNA或16S rRNA定序,便可得知腸道內細菌的種類與數量,而這個資訊就是所謂的「腸道菌相」。腸道菌相現在已知與健康息息相關,可以用來評估身體健康狀況與疾病罹患的風險;有最新研究還指出,除了消化系統之外,腸道菌可能也和心血管、腦部以及心理疾病有關。

 

  究竟這些腸道菌從何而來?從嘴巴進入是其中一種方式;吃喝過程有許多細菌會隨著食物進入體內。過去就有研究發現不同的飲食習慣會影響腸道菌相,例如高纖飲食者與高脂飲食者的腸道菌種便明顯不同。人一天除了正餐,有時還會吃些零嘴、喝點飲料,到底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對腸道菌相造成什麼影響呢?這些變化是否有什麼共同趨勢?今年一個美國研究團隊蒐集了34位受試者在連續17天中飲食及糞便菌相的分布變化,以觀察飲食與腸道菌相變化之間的關係(詳見圖一)。

 

圖一、Johnson團隊的計畫與結果簡易懶人包

190807_1.png

該研究連續17天記錄了34位受試者的飲食以及糞便中細菌種類的變化,發現每個人對於類似種類食物的腸道菌相變化皆不相同。(圖片來源:Johnson, A. J., et al. Cell Host & Microbe. 2019 Jun;25(6):789–802.e5.)

 

 

  觀察結果顯示,約8成受試者至少在1種組合的(某)食物攝取量與(某)腸道菌種數量變化上具顯著相關性(先不論正負相關);若將所有受試者的結果取中位數,則有9種組合的食物攝取類型與腸道菌種數量變化有關係。然而,如果列舉每個受試者的資料,又會發現不同人的這些組合並無一致的規律性。受試者中,至少2位以上有發現到109種食物攝取類型與腸道菌種數量的變化組合,但能在多位受試者間同時觀察到的變化組合卻只有8種。而在這8種組合中,僅有3種確定在不同受試者間有類似的反應變化;另外5種組合在不同受試者間則反應變化不一,某食物攝取量增加的同時,腸內細菌種數量有人增有人減,也就是說,不同受試者攝取同一種食物後,腸內菌相的變化並不相同。

 

  比起單純觀察菌相變化的趨勢,該研究團隊也試著藉由以上飲食種類與菌相變化的相關性去預測受試者隔一天的腸道菌相,結果發現連續數日觀察紀錄個人的飲食與菌相變化關係,可以提高腸道菌相預測的準確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拿別人的變化趨勢觀察記錄來套用,這樣反而會降低預測的準確率。

 

  那麼,假如每天都吃相同的食物,是否也會對腸道菌相產生影響呢?該研究團隊的34位受試者當中有2人在觀察記錄期間只吃 Soylent(一種營養成分固定的代餐飲品),結果發現即使每天所攝取的營養成分完全相同,腸道菌相仍與其他人一樣,也有高低起伏的變化(詳見圖二)。

 

圖二、即使每天吃相同的食物,腸道菌相仍會發生變化

190807_2.png

圖片來源:Johnson, A. J., et al. Cell Host & Microbe. 2019 Jun;25(6):789–802.e5

 

  從該研究看來,飲食確實會影響人體腸道菌的種類與數量,而這些關聯性趨勢可望用來評估如何調整個人腸道菌相之用。但由於每個人腸道菌相對相同食物的反應變化有很大的落差,加上即使固定每天的飲食種類,腸道菌相仍舊會發生變化;可見除了飲食之外,應該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腸道細菌。因此,如果有廣告說吃某些食品可以改善腸道健康,或許可以作為參考,但不保證真的有效喔!

 

 

參考資料

1. Johnson, A. J., et al. Daily Sampling Reveals Personalized Diet-Microbiome Associations in Humans. Cell Host & Microbe. 2019 Jun;25(6):789–802.e5. https://doi.org/10.1016/j.chom.2019.05.005

 

 

 

 

arrow
arrow

    Yourgene Heal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