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筱琪/有勁生物科技
肥胖是不是病?
這問題過去70年來幾經爭議,近年才逐漸形成共識─世界肥胖症聯盟更在今年3月;將肥胖定義為「慢性、起伏、持續漸進的疾病過程」。肥胖症a備受重視,無非因為這疾病常環環相扣著一連串併發症─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第二型糖尿病、肝腎損害、代謝症候群、痛風、憂鬱症、阿茲海默症、惡性腫瘤等,幾乎都是耗損大量社會成本的慢性病,其中不少還是60至80歲老人的奪命關鍵1。
肥胖防治受到國際重視已數十載,然而肥胖人口卻不降反升2 ─過去40年全球肥胖人口增加超過6倍;已開發國家肥胖問題尤其嚴重,肥胖人口比例自15歲明顯攀升,男女皆然,50歲左右進入高峰,70歲則是另一個高峰。這研究還畫了2013年版世界肥胖地圖2:「胖到不行」排行榜由太平洋島國、中亞北非、部分拉丁美洲與歐美國家囊括前茅,而咱們臺灣竟然也在東亞區稱霸。酷愛炸魚薯條、烤肉漢堡、香腸熱狗、pizza、甜食、啤酒及含糖飲料的六個英語系國家─紐澳美加英及愛爾蘭,不出所料也瓜分了好大一塊肥胖版圖,畢竟全球有1/5的胖子就住那裡。
瘦不下來,為什麼?
胖子們其實有不少感嘆:過勞肥之「明明每日枯木道人不動明王辛勤熬夜辦公」、喝水也會胖之「吃很少卻消化很好」、天注定之「無奈就是胖子命」、想運動但「動起來要人命」等,讓肥胖者的減重動力與成效大大受挫。看來大家多少知道作息、飲食、遺傳、運動這四大法門攸關胖瘦,但究竟如何才能根據個人狀況對症下藥,健康甩胖?隨著基因醫學的進展,越來越多遺傳疾病基因的變異位點被檢測出來,人們逐漸發現不止先天遺傳,大多數疾病基因的臨床表現還受到後天環境影響;肥胖及許多常見的慢性病即屬這類『多基因遺傳疾病』3~7。為了探討紐澳英美這四個英語系國家為何胖到出名又瘦不下來,BBC Earth 特別製作了135分鐘的紀錄報導8。
主持人Simon Gault走訪這四國,觀察人們作息、飲食文化及肥胖遺傳疾病的問題,順便檢討50年前美國心臟病協會低脂高醣飲食的營養宣導對加工食品及肥胖、糖尿病防治造成的負面影響。節目從基因、飲食、腸道菌與環境壓力等多重角度認真檢討「胖自何方」;並透過自身減重案例,介紹臨床診斷與健康管理專家們如何將基因醫學資訊運用在肥胖預警與醫療干預的健康指導建議中。
2016年BBC Earth 紀錄報導影片:胖自何方
2017/8/21~8/23 臺灣播映
左圖為:BBC Earth胖自何方預告片 |
影片主人翁大廚Simon Gault走訪紐澳英美四國,並透過自身案例,探討肥胖防治的問題。影片出處:BBC Earth 135分鐘紀錄報導《胖自何方?Why Are We Fat?》
Simon Gault的減重之旅
Simon本身有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及肥胖問題,且過去減重都瘦不下來。這回為了評估健康風險,他在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和奧克蘭人類潛能中心做了表一列舉的諸項肥胖鑑定和體適能測驗,並到醫療機構做了基因檢測。醫師、醫檢師、營養師、健身顧問等專家在確定肥胖及健康狀況後,依據檢測分析結果為Simon擬定改善運動飲食作息的三個月減重計畫。從計畫實施前後數據來看,Simon力行健康管理的成效相當好:體重腰圍大幅減小,體脂肪比例與分布也明顯改善;再努力一點讓BMI值多降2.5即可擺脫肥胖,體脂肪再降10%,便可解除第二型糖尿病警報了。除此之外,Simon的心肺功能和體適能都因運動大為改善,心血管病罹患風險跟著降低15%;肌肉量增加了21%,代表未來他體內燃燒熱量的效率也會倍增。此等成果如何辦到?真要比較的話,唯一「取巧」之處,就是整個過程針對Simon的基因條件和健康狀況做了設計。
表一、減重計畫實施前後,Simon Gault的健康檢查結果比較
專家們根據各類健檢結果找出肥胖及健康問題, 為Simon Gault客製健康管理計畫。(製表:陳筱琪/有勁生物科技)
基因檢測如何幫助防治肥胖?
與肥胖有關的基因不少,但很多肥胖基因的遺傳與臨床表型有所謂『閥值效應』的特性,其發生變異的基因數目和影響肥胖的程度跟先天遺傳及後天環境都有關聯3,4,5;換句話說,單憑把基因檢測得到的基因變異數加總,就想拿來當作風險評估的有效指標,的確不太實際6。然而換個角度看,既然改變環境跟習慣也會左右這些基因的遺傳表型與臨床表現,參考基因檢測結果配合醫師指示,積極利用運動、調整飲食與改善作息等後天因素來改變「先天體質」─基因表現、生理反應,甚至腸道菌相,便是Simon這次減重及糖尿病風險降低的奏效關鍵。以改變運動習慣為例:健身顧問考量Simon有與基因異常相關的生理狀況,包括肥胖、胰島素阻抗、瘦素受體以及醣類/飽和脂肪代謝功能皆低下、體內高度氧化壓力等,為此特別設計了加強肌肉收縮及內臟脂肪燃燒的結構式肌力體能訓練。缺乏體能活動與一些慢性疾病的關聯已被許多統計數據證實;雖然尚不清楚相關生理機制,但可確定運動會刺激一連串生理反應,活化一些功能低下的基因(如表一Simon減重三個月前後的數據分析),提高血糖控制能力及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進而達成防治肥胖與糖尿病的目標7,8。
為了肥胖及相關重大慢性疾病的防治,歐美先進國家對基因醫學納入臨床診斷及個人化預防醫療諮詢,顯然多已有共識,此從下圖左全球對2025年生醫領域中基因醫學相關技術的市場潛力預測排名亦或可窺一斑9。有趣的是,比對一下全球預測,以及國人對哪些基因醫學技術在臺灣具前十名市場潛力的看法,入圍的不論技術項目、項目數還是排名,左右兩圖差異不小。「臺灣基因醫學未來在哪裡?」,大家可以一起來動動腦。
圖一、2025年最具市場潛力技術預測─臺灣生醫在哪裡?
2025年最具市場潛力的生醫類別技術排名預測。其中基因醫學相關技術(左側有標示的項目)除了『基因合成、基因編輯』外,其他項目皆進入全球預測排行的前十名(左圖)。臺灣業界考量本地發展情況,另外預測了自己的排名(右圖),進入前十名排行的基因醫學相關技術只有三項。原始圖片來源:OUTLOOK2025 臺灣生醫在哪裡? 文/蔡立勳、王柏豪 環球生技月刊2017年5月號。
備註:
- 肥胖症定義:世界衛生組織將身體質量指數BMI值25以上定義為「過重」,30以上為「肥胖」,超過35屬於「嚴重肥胖」,40以上為「病態肥胖」。針對臺灣人,臺灣肥胖醫學會認定的肥胖標準含BMI和腰圍兩項:BMI值大於等於24為「過重」,達27就是「肥胖」;此外,男性腰圍不應超過90公分,女性不應超過80公分。如果BMI和腰圍都超標,或BMI值正常而腰圍超標,都應進一步醫院檢查以了解是否有潛在疾病。
參考文獻:
- 1. 《2015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分析》衛生福利部 統計處2017/06/19
- 2. Ng, M.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and adults during 1980-2013: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 Lancet. 2014 Aug 30; 384(9945):766-81.
- 3. 《多基因遺傳疾病》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遺傳疾病諮詢服務窗口網站
- 4. 林欣怡 採訪撰文《人物專訪 楊偉勛教授─先天決定後天或者後天改變先天?基因遺傳的變與不變》台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CASE報科學 2012/10/03
- 5. 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NTU CASE影片 (2012/10/17)《探索8-5講座:以後天克服先天/楊偉勛教授》
- 6. 陳沛隆醫師 (2017/02/02)《『次世代定序』將單基因疾病一網打盡》基因線上/人物專訪專欄by Editor-Jane
- 7.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健康九九網站 (2017/11/8)《關注糖尿病:從女「全」運動做起!》
- 8. 2016年BBC Earth紀錄報導影片《胖自何方?Why Are We Fat?》
- 9. 蔡立勳、王柏豪《Outlook2025 臺灣生醫在哪裡?》環球生技月刊 2017 May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