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藥醫學(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s),於博大精深的中國已超過3000年載的使用歷史,隨著日新月異的醫學科技,訴求自然之傳統中醫業已與速效的西醫並駕齊驅,很多醫學觀念亦紛紛導向中西合璧之途,在各種醫學評估及試圖尋找西藥替代品的情況下,中草藥勢必為首選。而中藥產品的日益普及,與其接受度漸趨增加,也使得產值逐年水漲船高,消費者除了注意藥品安全問題外,亦衍生出藥物來源合法性之問題,但往往在選購中藥產品時,看見的只是包裝的成分內容,附註之藥品標籤是否誠實,亦或其中隱藏很多摻假不實的添加成分,皆無從得知,而消費者就可能成為這場交易中的蒙蔽者。甚至有不肖商人,利用違法的瀕臨絕種動植物為藥材,或添加禁止入藥之植物萃取物試圖魚目混珠,這些非法行為都可能導致消費者身體損害或後遺症。迄今,鑑識中藥內容方式,雖可鑑別出植物成分,但也侷限於已知標準品的範圍,欲知其確切來自何物種仍有難度,因此,要如何有效把關這些市面上流通的中藥產品,本篇作者將中藥檢驗結合次代定序 (NGS) 平臺,探究每種藥品中所含之 DNA 種類,將其序列與已知動植物之 DNA 資料庫進行比對,利用此方式作者成功鑑定出中藥成分的物種來源。此外,為了達到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永續發展,也結合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探討這些中藥來源的合法性,作者分析由澳洲海關人員所查扣包含粉末、錠劑、膠囊與草藥等多種違反當地環境法之中藥製品 (圖一)